游老師分享(645): 念恩師

自1989年5月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擔任會計學講師, 同時得到學系的支持我兼讀英國史特加大學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與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首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MBA) 課程。 經過兩年半的努力, 我於1991年9月修畢該課程。 同年初香港理工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三個會計學系共同簽訂合作協議, 促進學術研究及互派老師彼此交流。 在這合作協議支持之下, 我獲得很好的機會於1991年8月, 被派往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進行為期6週的交流活動; 期間我但與該學系的老師和學生互相學習及參觀一些國有企業, 並且開始了解自從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後隨之而進行的會計改革, 包括計劃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自此, 我對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會計產生了興趣。

為了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1991年12月我藉那次理工學院派往英國高雲地利 (Coventry) 華威大學 (University of Warwick) 參加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 (CIMA) 所舉辦之會計教學年會的機會, 北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訪問, 並尋求修讀會計學博士的機會。 當年英國傳統大學修讀博士學位還是採用「師徒制」, 即學生必須首先自行準備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PhD research outline), 然後再去尋找有資格指導博士研究生的教授成為他/她的博士導師。 在首次訪問格拉斯哥大學期間, 我把準備好的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向多位會計學系教授 (教授委員會) 概述了一遍, 這份提綱內容是我計劃研究中國國有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發展, 雖然教授們對此題目都感興趣, 但當我未能滿意地回答幾位教授的問題,  已經心知這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尚未成熟。 幸好有一位管理會計學教授(Professor Clive Emmanuel) 願意私下與我會面, 更給了我一些意見, 及分享如何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的方法。

回港之後的三個月, 我重返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 尋找之前曾經接待我訪問的管理會計學馮正權教授, 希望他能夠給我介紹數家上海國有企業的財會人員, 好讓我能訪問及了解它們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的內容。 同時, 我按Emmanuel教授的建議及多參考有關中國經濟及財會發展的文獻, 以便重新編寫博士論文研究提綱。接著於1992年4月, 我藉理工學院派我前往英國華威大學参加英國會計學會 (BAA) 所舉辦之年會的機會, 再次北上格拉斯哥大學向會計教授委員會概述了一遍我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改良版。 但是Emmanuel教授對我的整項研究作出批評, 說其欠缺了一個理論研究框架 (research framework) 及預期研究貢獻 (research contribution) 。 他再建議我參考多一些文獻, 希望我能夠再次修改整份博士論文的研究提綱。

回港後的三個月, 我往北京人民大學會計學系拜訪朱小平教授及系主任, 向他學習中國自80年代初開始的會計改革。同時我訪問了北京幾家國有企業, 不但認識它們的內部管理會計, 而且發現他們與上海的國企有所同。 與此同時, 我参考了Emmanuel 教授建議的文獻, 並再三修改那份論文研究提綱。 在1992年7月初, 我自費及請假第三度訪問格拉斯哥大學, 向會計教授委員會再次演繹我的論文研究提綱終極版。終於, Emmanuel 教授坦白告訴我:「基於你一年多以來孜孜不倦地去完善你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及這三次的來訪, 確切的表現出你在本大學修讀的決心, 所以我們決定取錄你於本年9月開始成為本學系的會計博士研究生。學業為期4至6年. 而我將會成為你的博士論文研究導師」。

返港之後不久, 我收到格拉斯哥大學的來信並確定他們已經錄取我為會計學系博士研究生。 首年為全日制學生, 他們考慮到我仍在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任教及三家大學所簽訂的合作協議, 便特許我將第一學年必須全職修讀的兩個學期分別放置於第一及第二學年下學期之中, 即分別是1993年及1994年之1月上旬至4月上旬。至於理工學院方面, 由於當時他們正在向政府申請升格為大學, 而會計學系亦正在籌備開辦會計碩士課程, 所以十分鼓勵及支持老師們進修會計學博士學位。 學系不單替我繳付四年的 HK$170,000學費, 還容許我把1992/93及1993/94學年整個學年的教學時數壓縮在上學期, 好讓我下學期可以往格拉斯哥大學全職學習。更意想不到的, 是他們於我在英國進修期間, 繼續發薪金及房屋津貼給我。

1993年及1994年之1月上旬至4月上旬, 我返回格拉斯哥大學全職學習, 期間修讀了Emmanuel 教授任教的兩個研究生學科、每兩個星期與教授會面一次, 向他匯報我的研究進展, 每次見面, 教授不斷給予我很多指導。

1993年4月中旬, 我通過了論文研究計劃書後便返回香港理工學院上班, 並準備北上大陸深入調查一些國有企業, 包括之前曾經訪問過的國企。 在八、九十年代要調查還未開放的中國國企 (不管是使用問卷或採訪方式), 特別是有關它們的財會系統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除非是透過人事關係的幫助)。 很感謝北京人民大學的朱小平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的馮正權教授、厦門大學的陳守仁教授、及廣州暨南大學的張獻中教授, 介紹我成功訪問調查了位於這四個大城市內超過20間國有企業。

1994年7月,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系的支持下, 我邀請了Emmanuel教授來臨我們學系訪問交流一週, 期間他除了指導我研究上遇到的問題, 還親臨我家作客, 在晚餐時, 他對我說: 「博士論文研究只是經歷學習獨立進行深層次研究的開始, 是你在會計學終身研究的起步點。」

自從開始在國內進行訪問調查期間, 我已經開始將從每間國企搜集得到的口述及文字資料整理, 翻譯及分析成為英語研究資料及結果。直到1997年初才能把這工作完成。 並於年底完成了長達11萬5千字的博士論文, 把它提交到格拉斯哥大學。 三個月後我回到格拉斯哥大學會計學系的會議室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答辯是由蘭卡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 著名管理會計學教授David Otley 主持, 並由另外一位我學系的教授協助, 而我的導師Emmanuel教授則列席觀察。 面試之前一天, Emmanuel 教授邀請我到他的家中午餐, 他告訴我無需緊張, 因為對整項長達七年的博士論文研究最了解的人便是我自己。 在差不多三小時的答辯過程中, 我都能夠鬆容對答。 完結後休息十五分鐘讓三位教授商議結果時, 我在會議室外走廊來回不停踱步, 心想這七年的心血成功與否就看今天了. 記得這十五分鐘的等候比當年結婚宣誓時更加緊張. 最後當導師叫我入會議室, 還未坐下來時, David Otley 教授主動與我握手說: 「恭喜你, 游博士! 你的博士論文已經通過了, 不過有一個小條件, 就是請你稍稍修改附圖 (一) 內的研究框架就可以了」。 噢! 那一刻我興奮的心情猶如當年在醫院內那位護士, 告知我太太第一胎生了一個男嬰一樣。 告別了三位教授之後, 我立即到電腦室修改了那頁研究框架圖表後, 便步行返回宿舍, 當我邊走邊想起我太太在過往七年獨力照顧家庭及兩名年幼子女時, 我不禁大哭起來。 翌日與Emmanuel教授道別時, 我對他說: 「教授, 我能夠完成這個會計學博士學位, 有一半是你的功勞, 而有一半是屬於我太太的! 」

2012年10月10日, 我收到了一位格拉斯哥大學會計學系博士校友的電郵, 她通知我Emmanuel 教授不幸於10月7日突然心臟病去世, 享年65歲, 而且剛退休不到一年。 在震驚之餘, 我不斷懷念這位恩師, 沒有他20年前願意接收了我這個愚拙的學生, 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能夠成為會計學教授。 親愛的老師, 永遠懷念你, 願你安息!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2,770)

24/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