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379): 聖類斯中學的誕生

大家看過慈幼學校誕生時的歴史,講述慈幼學校在香港淪陷時期從無到有的細節。當時的描述是慈幼學校誕生時校舍設在修院, 第一個身份是作為聖類斯的分校;而聖類斯是慈幼會在香港第一所學校。

聖類斯這一所歷史建築物,輾轉來到慈幼會,其過程相當曲折。它的前身是西環養正院。事源於1863年,港督羅便臣爵士撥出西環一幅地予天主教會以開設養正院,收容出獄的少年犯和露宿街頭的孤兒,教授他們謀生技能,免得誤入歧途。養正院是當時全港唯 一的感化院。也是天主教會在西區建立的首個傳教點。它由一位華籍梁神父主管,收容了60多名需要學習手藝的男童, 並於後來改名為「西環教導所」。

香港宗座代牧高主教 T. Raimondi 在1875年邀請喇沙修士會來港辦學,接管了西環教導所。次年開始,教導所開始收納歐籍男童。在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修士們努力將教導所由收容問題青少年的地方逐漸變為一所有益社會的工業學校。不過,香港殖民地政府於1886年通過法例,指定教導所須接收更多由裁判官轉介的青少年罪犯。喇沙修士面臨資源匱乏的情況最終要放棄,將教導所的管理交回代牧區。

教導所的管治權易手,由喇沙會管理18年後又回到代牧區。二十世紀初,它逐步成為一所工業學校和收容貧童的孤兒院。於 1908年易名為聖類斯工業學校和西環孤兒院。到1921年由瑪利諾會接管。

瑪利諾男修會是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11年成立,1918年四位會士到達香港。1921年,它和香港宗座代牧多敏主教 D. Pozzoni 簽定協議,接管聖類斯和孤兒院。其原定計劃是在旁邊地皮興建天主教大學生宿舍和一所公立學校。可惜計劃未能實現。而瑪利諾會因人力財力所限,五年後便將管理權交給鮑思高慈幼會。

慈幼會於1927年接辦了聖類斯工藝學院,為學童提供工藝技能訓練。開始時舉步維艱,後逐步建立各項基礎,到了抗戰期間仍能繼續辦學。1936年,新教學大樓落成,使其可以擴充為聖類斯中學。

(摘錄自慈幼學校舊同學會網站2014年1月2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804)

02/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