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539) : 樹欲靜而風不息

2012年12月6日晚上收看電視TVB「東張西望」娛樂新聞節目, 在開始時的「東張西望fun fun選」的環節中, 主持人提問全港觀眾平均隔多長時間探望老人家(例如父母) 一次, 並提供四個選擇, 包括(A) 每日; (B) 每週; (C) 每月; 及(D) 每年, 讓全港觀眾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投票。 到半小時後節目結束之前, 主持人公佈調查結果 -- 有60%的投票觀眾選擇了(B) 每週一次。

這項電視調查令我想起國家中央電視台兩個宣傳關愛父母的廣告, 第一個是演繹「家庭」英語一詞FAMILY的涵義, 原來是代表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這個廣告是以漫畫表達兒女應該關心愛護年紀漸老的父母; 而另外一個是反映年邁的父母獨居家中, 兒女已經離家獨立, 所以廣告只有一句說話「關愛空巢老人」。

1967年在我小學六年級畢業暑假剛開始的某一天, 父親在一樁車禍中喪生。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及傷感加速了母親的癌細胞擴散, 不到兩個月之後她便撒手人寰, 剩下我們三兄弟妹成為孤兒。母親臨終時, 把我們託孤給父親的胞妹游群佳, 我們的摯親三姑姐。於是我們遷往彩虹邨姑姐的家居住。當時姑姐剛剛誕下四表弟, 他們本來一家六口, 加上我們三兄弟妹九個人住在一個不足300平方呎的單位內。姑丈鄧槃是一位洋服裁縫工人, 入息不多, 但要養活一家九口, 包括七個由零歲至十三歲的孩子, 他所承受的經濟及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當我長大後及明白孝順父母時, 可惜已經無法實踐。所以我很珍惜姑姐及姑丈仍在身邊的日子, 雖然成家立室多年, 除了每週打電話問候姑姐姑丈外, 每隔兩、三週便連同妻兒與他倆外出晚飯。 同樣地, 我經常與太太及兒女往岳父及岳母家探望及與他倆外出飲茶或晚飯。 還有, 從1983年至1997年, 我擔當了一位與我全無血緣關係的「姑媽」的監護人, 不斷往老人院及醫院探望及照顧她, 直到她離開這世界的一刻。 再者, 在這期間, 我亦經常前往另外一間安老院看望我已故母親在香港唯一的姐姐 -- 我的姨媽, 直至她於1999年去世為止。

時光飛逝, 我的兒子及女兒已經長大成人, 成家立業, 並且於2011年三個月之內, 為我及太太帶來兩個可愛的外孫兒及內孫女。 現在我與太太已經步入老年, 在日常平淡生活中, 最開心的時光就是當子女及孫兒女們回家與我倆吃一頓飯, 那種幸福感覺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雖然小女兒及外孫兒居於紐約, 未能時常相聚, 但我們通過電腦視像Skype, 可以彼此傾談, 欣喜非常。

很多年輕人當父母在堂的日子裡, 沒有想過在不知的時日內, 父母是可能會離開他們的, 他們將會面對古人所說: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請記着, 與其當父母去世之後化費打齋燒衣, 倒不如在父母有生之年, 多些回家看望他們, 與他們吃一頓飯或外出茗茶吃點心吧!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087)

07/11/2023